導讀:四川人王月,前幾天剛剛經歷了親人的離去。12月17日10:09,王月發了條朋友圈:一路走好。當天12:21,她再次發朋友圈:放開半個月,家人就因
四川人王月,前幾天剛剛經歷了親人的離去。12月17日10:09,王月發了條朋友圈:“一路走好。”當天12:21,她再次發朋友圈:“放開半個月,家人就因感染奧密克戎去世。”
12月19日,王月和家人一道,送姨媽最后一程。“如果不是感染新冠,姨媽不會這么快就離開的。”王月說。
疫情正在深度侵襲,陽性感染者與日俱增。面對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即將到來,有基礎疾病的老人、未接種疫苗的脆弱人群,正面臨著更為嚴峻的考驗。而王月姨媽的悲劇也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要盡一切能力,延緩老年群體的感染時間。要盡最大程度,減少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數量,減少類似悲劇的發生。
做完骨折手術不到2個月
姨媽的兒子陽了,兒媳婦陽了,隨后姨媽也陽了
王月的姨媽患有高血壓,身體說不上特別好,但也還過得去。這幾年,姨媽有點腰椎間盤突出,年紀大了也不想做手術,保守治療為主,所以基本上都在家養著,不怎么愛出門走路、鍛煉身體,也一直沒打疫苗。
今年10月底,王月姨媽下樓梯時不小心摔了一跤,骨折,做了手術,出院后身體虛弱,在兒子家里養身體。
12月7日,王月姨媽從兒子家里搬出,回到自己家。
像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成都這波疫情也蠻嚴重,陽性感染者每天都在增加。
12月8日,姨媽的兒媳婦出現了癥狀,隨后確診。緊接著,姨媽的兒子也感染了。
12月11日,王月姨媽在家里出現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的癥狀,隨后抗原測試兩道杠,陽了。這之后,病情進展快速。
“送到醫院后醫生看了下,直接送ICU搶救,當時姨媽已經意識不清,呼吸衰竭,醫生說她的肺已經全白了,需要馬上切開氣管上呼吸機。”王月說到。
在ICU救治幾天,王月姨媽的病情沒有好轉,雖然醫生盡全力搶救,但依然阻止不了多臟器衰竭。12月17日,王月姨媽不幸離世。
在脆弱人群中,10%因新冠重癥,90%因基礎疾病重癥
對有基礎疾病、慢性病患者等脆弱人群的保護
是我們走出疫情的關鍵點
王月姨媽的去世,留給家人深深的哀傷和遺憾。也再次給大家警醒,新冠病毒對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礎疾病、慢性病患者等的健康安全,仍具有巨大威脅。
在這個月舉辦的中華醫學會2022年醫學病毒學大會上,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提到,當前,對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礎疾病、慢性病患者等脆弱人群的保護,是我們走出疫情的關鍵點。
張文宏提及,在之前的上海大保衛戰中,其團隊發表的研究數據顯示,新冠疫苗對于老年人的保護作用顯著,高齡新冠患者的重癥率相對高,但打了疫苗后,對這類人群的保護能力大大提高。除了高齡患者外,還有透析患者、心臟病患者等也屬于新冠重癥病人群體,代謝性疾病、慢性腎臟病、長期臥床以及腫瘤患者等都是新冠患者重癥化的“脆弱”因素。
“在脆弱人群中,10%因新冠重癥,90%是因基礎疾病重癥,兩個重癥放在一起構成了新冠重癥疾病譜,這一點讓我們未來的救治思路變得越來越清晰,如果出現一定程度的醫療資源擠兌,奧密克戎導致的死亡率會增加,尤其是老年人的病死率就會上升,因此保護老年人、基礎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非常重要。”張文宏說。
元旦和春節即將來臨
子女看望老人時務必做好反向保護(隔離)
在日前舉行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2場新聞發布會上,針對老年人的防護問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提到一個概念——反向隔離。
盛吉芳在發布會上表示,元旦和春節即將來臨,假期大家免不了要走親訪友,但是在當前形勢下,還是要積極做好防護,特別要強調全程戴好口罩、手消毒。最好能私家車出行,如果一定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要保持戴口罩以及保持距離等。如果家里有老人,那么去探望時要做好反向隔離,也就是隔離老人,做好反向保護。
關于反向隔離(保護),張文宏近期也有所提及。12月17日,2022年中美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病學高端論壇上,張文宏表示,在感染高峰期來臨之際,對老年人要有非常好的保護。
具體要做好三個方面:第一,一旦感染如有癥狀要給予他們充分的藥物治療;第二,建議他們充分地接種疫苗;第三,在大流行期間對他們形成一個反向的保護,避免病毒進入他們生活的空間。
“如果老人沒有打過疫苗,應該降低他們的活動度,出來的時候一定要戴口罩。而去見老年人的時候,也要戴好口罩再去。最終希望老年人能夠注射疫苗,更好地去保護他們。”
張文宏談到,從上海的數據來看,奧密克戎毒株已經出現顯著的毒力降低趨勢,但是對于脆弱人群的攻擊性還是存在的。尤其是對于年齡大于80歲以上的人群,他們也是主要的重癥病人。除了年齡以外,慢性腎病、高血壓以及一些神經系統疾病,都是成為脆弱人群患病的一個主要原因。大多數死亡或者是重癥病人多發生在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群當中,所以,疫苗的接種對保護脆弱人群非常關鍵。
盡一切能力,延緩老年群體的感染時間
盡最大程度,減少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數量
在最近一期的華山感染微信公眾號上,張文宏團隊針對如何保護家中脆弱人群做了解答。提到了最核心的原則是,盡一切能力,延緩老年群體的感染時間,最大程度減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數量。
原因很簡單。第一波疫情高峰中,感染人數眾多,甚至也會面對大量醫護被感染的局面。此時,醫療資源的緊張和短缺不可避免。若同時出現大量老年人群感染,則可能難以獲得像平時一樣充分的醫療照護。此外,等到全社會感染率很高、逐漸進入群體免疫階段的時候,脆弱人群暴露于外界時的風險就會大幅度降低。
為了延緩感染時間,每個家庭應一起協助老年人做到這些措施:
1. 疫情上升和高峰期間盡量減少外出,子女和老人避免在公眾場所非必要的聚會和聚餐。戴口罩,勤洗手,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若病情控制穩定,應做到非必要不去醫院。子女給老人備一些長期使用的治療基礎疾病的藥物(如高血壓藥,糖尿病藥等),避免因為藥物短缺導致的治療中斷。
3.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營養,增強抵抗力,調整心情。
若能延緩老年群體的整體感染時間曲線,哪怕僅僅延后1-2個月,整個社會的疫苗免疫屏障會更加堅固,醫療資源度過第一波疫情高峰期,會更充足與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