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明確對學生患病期間的作業一律不做硬性要求,也不止是為了家長放寬心。當前,呼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季,不少學生感染了流感、腺病毒、呼吸道...
明確對學生患病期間的作業一律不做硬性要求,也不止是為了家長放寬心。
當前,呼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季,不少學生感染了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傳染病。據新京報報道,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提出,學校對學生患病期間的作業一律不做硬性要求,不建議患病期間趕、補作業,一切以孩子身體為重。
兒科輸液室內,孩子們一邊輸液一邊做作業,醫院還準備了課桌椅,這幅畫面令人五味雜陳,也讓不少網友直呼“大開眼界”。生病期間身體各種不適,還需要進行腦力勞動,孩子能恢復得好嗎?
生病期間,成年人都可以放下工作,孩子為何還要完成作業?也有醫務工作者從醫學角度指出了其中的悖論:如果孩子還能精神抖擻地做作業,其實就不必輸液;如果孩子已經需要輸液,那就應該好好休息。
當前,不少醫院兒科人滿為患,孩子被帶著奔波求醫,本就已經十分疲憊。這時候,充分保證孩子休息,才能讓治療盡快產生效果。一邊求醫一邊還給孩子作業壓力,這種自相矛盾的“拉扯”要不得。
學生生病期間放下學習上的事,以健康為重,是常識更應該是共識。“左手掛吊瓶,右手寫作業”的場面,令人揪心,恐怕“生病”的不僅是孩子。
從教育規律出發,就算生病時勉強完成了作業,其實質意義也要打個問號。做作業是為了鞏固相關知識點、促進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轉化,生病期間人的反應力和理解能力都會下降,只想著完成作業而忽視真正的知識領悟,恐怕是本末倒置,也達不到寫作業的目的。
在網絡討論中,不乏家長表示,自己也不希望讓孩子寫,但學校對完成作業有要求。北京此次明確學校對學生患病期間的作業一律不做硬性要求,無疑有助于卸下家長的顧慮,保證患病學生得到更加充分的休息,從而盡快恢復健康。
但是,難免還有家長擔心如果孩子沒有按時完成作業,可能落下功課。為此,學校不妨協助病愈以后的學生趕上課程,讓家長吃下“定心丸”。這輪呼吸道傳染,患病的孩子不在少數,學校應當考慮到這種需求。
比如,學校可以組織因生病耽擱課業的學生,在以后的課后服務中適當“補課”。如果一個班級同時生病學生較多,任課老師也可以靈活調整教學節奏,“等一等”生病的學生,別讓一場病在孩子心里投下不應該出現的陰影。
與此同時,教師也要與家長正確溝通,在關心學生身體狀況時,避免給家長施加壓力。如果家長表達出對孩子生病期間功課的擔憂,教師不妨提供相應的解釋與安撫,讓家長“放寬心”。
健康是第一位的。學生生病時要不要做作業,實際上也是對“雙減”理念是否落實的一次檢驗。對于學校而言,理應拿出對待教育事業的責任心,本著對學生關心關愛的態度,更細致地做好相關教學方案,營造寬松的氛圍,幫助生病學生早日康復。
上一篇:劉亦菲F1阿布扎比大獎賽觀賽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