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期,國內白糖價格持續上漲,為你我的甜蜜生活蒙上了些許苦澀。4月3日,鄭商所白糖期貨主力合約最高報價一度摸到6600元 噸上方,創下自201
近期,國內白糖價格持續上漲,為你我的“甜蜜生活”蒙上了些許苦澀。
4月3日,鄭商所白糖期貨主力合約最高報價一度摸到6600元/噸上方,創下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的新高。機構普遍認為,全球糖市產量縮減預期是糖價上漲的根本原因。
據新華財經消息,為應對近期食糖價格快速上漲情況,國家發改委擬于4月6日(本周四)下午召集多部門召開會議,研判食糖后期市場形勢。
全球供應趨緊 白糖價格屢創新高
今年春節過后,白糖價格持續上漲,截至目前累計漲幅逼近10%。期貨方面,白糖主力合約4月3日最高報價一度達到6612元/噸,創下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的新高。
公開資料顯示,20世紀以來,國際食糖貿易以甘蔗糖為主,產量及出口集中分布于印度、巴西、泰國三大產蔗國。此次影響糖價飆漲的一個原因在于全球供應量趨緊。
“印度減少出口配額是影響原糖走高的重要因素。”生意社白糖分析師岳珈因在接受潮新聞采訪時表示,印度是全球糖市的調節劑,減少配額將直接推動國際糖價上漲。
事實上,作為全球最大食糖生產國,印度早在去年就拉響過警報。
據新華社報道,去年印度政府就已宣布,將食糖出口限制延長一年至2023年10月31日,以確保其國內市場的食糖供應。
國信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也稱,供應節奏來看,印度糖2022/23榨季產量下調導致出口配額預期調減至700萬噸,全球短期貿易流趨緊,印度主導短期定價。
另兩大產蔗國,巴西2022/2023榨季基本結束,產量較上季增長了不到150萬噸;泰國方面,產量和出口情況均符合榨季初的增長預期,發揮基本穩定。
回看國內的情況,在3月份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中,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將2022/23年度甜菜糖產量下調6萬噸,至108萬噸;將甘蔗糖產量下調66萬噸,至825萬噸,因主產區之一的廣西甘蔗單產降幅高于預期。兩者綜合,將2022/23年度國內食糖總產量下調72萬噸,至933萬噸。
國際糖價的上漲,對制糖企業來說卻是一種利好,將改善制糖企業的盈利能力。今年以來,糖業股中糧糖業、南寧糖業分別漲超15%和13%。
4月3日,廣州浪奇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國際糖價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如公司購買原糖價格低,后期糖價上升,對公司業績是正面影響,反之則為負面影響。結合公司于2022年四季度進口原糖價格,目前糖價呈上漲趨勢,對公司的業績為正面影響。
何時才能重回“甜蜜蜜”?
在全球糖需求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糖價走勢取決于主產區糖產量主導的全球供需關系。
中信建投期貨研報認為,目前印度糖的生產高峰已過,減產預期充分反應后,交易重心將轉向巴西豐產預期是否落空。“一方面,2022/2023榨季巴西剩余800萬-900萬噸甘蔗,2023/2024榨季巴西提前開榨的預期強烈;另一方面,由于2022年巴西降雨充沛,2023/2024榨季甘蔗生長情況良好,并且當前制糖較制醇的收益更好,預計下個榨季巴西糖產量也將增加。”
據巴西蔗糖行業協會(Unica)3月2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自去年4月1日開始的2022/23榨季,截至今年3月16日巴西主產區(中南部地區)已累計產糖3358.3萬噸,較上年同期同比增長4.74%;累計壓榨甘蔗543892萬噸,較上年同期同比增長4.01%,用于生產糖的甘蔗比例從上年同期的45.01%提高至45.93%。
具體到國內的消費情況,隨著夏季臨近,飲料公司用糖旺季到來,需求增加是否會讓糖價一路高企?
岳珈因認為,目前進口糖成本高,抑制進口數量。同時,隨著天氣轉暖,飲料類需求提升,加上旅游消費回暖,預計白糖市場短期或高位震蕩運行為主。
中信建投期貨也認為,在廣西白糖減產的背景下,糖廠惜售心理明顯,預計國內白糖期現價格短期延續漲勢,但能否持續上漲仍將取決于國際原糖走向和外圍宏觀環境。
潮新聞注意到,鄭糖主力合約期價在3日盤中觸及6600元/噸上方的高點后,當天尾盤漲幅明顯收窄。4日,鄭糖期價繼續震蕩回落,較3日結算價下跌2.01%,報6389.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