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問到本科畢業是否有必要升學時,64 1%受訪者認為有必要近日,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北京高校碩博畢業生人
當問到本科畢業是否有必要升學時,64.1%受訪者認為有必要
近日,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北京高校碩博畢業生人數首超本科生。與此同時,上海、南京等地的一些高校也出現了碩博畢業人數超本科生的情況。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中青報官方微博發起了一系列投票。截至3月30日上午9時,超兩萬人參與調查。數據顯示,64.1%的受訪者表示本科畢業有必要繼續升學,其中,50.6%的受訪者認為“學歷還是敲門磚”。54.8%的受訪者給自己設定的受教育目標是碩士畢業及以上。
“很多人把考研當成了高考”
廣東某高校新聞與傳播專業研究生紹儀,最近正為找工作發愁。她感覺身邊很多人讀研是抱著一種隨波逐流的心態,“很多人把考研當成了高考”。
在深圳工作的黃子芮是一名去年畢業的文科碩士。她認為,大部分人應該在本科階段就掌握進入社會所需要的技能,如果碩士、博士只是多花了幾年時間去完成在本科就該完成的事,那就是浪費時間。
家住內蒙古的吳俁正在備考碩士研究生,他認為由于高學歷求職者人數不斷增多,招聘方的學歷門檻也越來越高,“但不能事事都要求學歷”。
雖然多地碩博畢業生人數超本科生,讓不少人感受到了“學歷貶值”。但在調查中,當問到本科畢業升學是否有必要時,64.1%的受訪者認為必要,其中,50.6%的受訪者認為“學歷還是敲門磚”。
在武漢某高校生物技術專業讀大三的劉蘇表示,身邊的師兄師姐很少有人本科畢業就工作,“就算自己不想繼續讀書,本科畢業后也不好找工作”。
調查顯示,54.8%的受訪者給自己設定的受教育目標是“碩士畢業及以上”,45.2%的受訪者設定的目標為“本科/大專及以下”。
“北京、上海碩博畢業生超本科生是一個正常現象,這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壯大的標志,也是實現建成人才強國目標的基礎。”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副院長李立國介紹,在高收入國家,研究生階段受教育人數占高等教育的比例在20%左右,目前我國在10%左右,而且主要聚集在北上廣、長三角等大城市,因此在未來還有發展空間和提升潛力。
但李立國也指出,學歷高不代表能力強,也不意味著更有競爭力,人才要在實踐中體現出來。“現在高學歷人士就業問題主要體現在供需不匹配上。比如很多研究生希望畢業后留在大城市,造成了大城市人才高度擁擠,但中小城市又存在人才需求缺口”。
“招聘應該是崗位與能力相匹配,而不是崗位與學歷相匹配”
黃子芮感覺,現在研究生學歷成為很多公司招聘的基本要求,如果自己沒有升學就沒有競爭力。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學歷是教育的一個外在標志,招聘的基本原則應該是崗位與能力相匹配,而不是崗位與學歷相匹配。“如果僅追求學歷,就會造成浪費,而且能力不完全等同于學歷。”儲朝暉認為,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整個社會,都要回歸理性,不能盲目追求學歷。
如今,在高學歷人才數量不斷增多的同時,職業教育正蓬勃發展起來。在今年全國兩會的“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提到刮膩子刮成世界冠軍的00后小伙馬宏達,蘇華表示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你會選擇接受職業教育嗎?調查顯示,52.9%的受訪者表示不會選擇職業教育,原因是“學歷偏見依然存在”,35.6%的受訪者會選擇,還有11.5%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紹儀說,如果重新選擇,她會選職業教育,“現在普遍的現象是文科生就業壓力大,如果可以選擇職業教育,比如美容美發,甚至做美甲,我覺得也挺好的”。
劉蘇則表示,即便重新選擇,她依然會接受大學本科教育。“畢竟聽上去好一些,而且感覺目前社會對職業教育還是存在偏見”。
在吳俁看來,如果讓高學歷人士做一些基礎性工作,會讓他們覺得沒有競爭力,“不是不愿意,而是覺得人人都可以做,而自己在這個領域沒有突出的才能”。
“其實大多數人說找不到工作,可能是沒有心儀、對口的工作。”吳俁說。
“從個人期望的角度看,研究生普遍對薪酬期望比較高,但不同行業薪酬標準不一樣,要從長遠的職業發展角度看待薪酬問題,不能只關注起始薪酬,有的行業薪酬雖高,但可能是青春飯。”李立國建議,地方政府要將市場機制和政策引導結合起來,解決高學歷人才供需錯配問題,“比如在住房上提供補貼,在就業上引進大企業,提供更為充足的崗位,吸引更多人才”。
“還是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此外紹儀認為,要形成崇尚勞動的觀念,對所有職業予以尊重,讓年輕人有相對輕松自由的氛圍,做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