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月19日,中國華融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經初步測算,集團2022年度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預計為人民幣276億元左右。公告還表示:2022
3月19日,中國華融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經初步測算,集團2022年度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預計為人民幣276億元左右。公告還表示:“2022年下半年較上半年實現減虧101億元左右,形成了整體向好趨勢。”
截至3月17日收盤,中國華融港股股價為0.43港元,相較于2022年11月最低點時的股價0.219港元,累計漲幅達96%,最新總市值為345億港元。
探因業績變動
對于虧損原因,中國華融在公告中給出了三大原因:一是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部分權益類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估值下降形成較大浮虧。二是優化調整業務布局,收購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規模及收入階段性減少。三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及房地產行業下行影響,信用減值損失計提增加。
公告還顯示,中國華融按照“夯實基礎、穩中求進、提質增效”的總體思路,通過采取定戰略、明方向等一系列有力舉措,化險轉型取得顯著成效。2022年下半年較上半年實現減虧101億元左右,形成了整體向好趨勢。
此外,華融金控公告稱,預計2022年度將會凈虧損21億-23.5億港元,上年同期凈虧損16億港元。
整體存在向好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就近期媒體關注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引入中信集團等戰略投資者已近一年,公司積極融入中信發展全局,在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里,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整體向好趨勢已經形成。”
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表示,公司在趨勢上、結構上、精神面貌上出現可喜變化,呈現出十大亮點:
中央巡視整改扎實推進。
瘦身健體邁出堅實步伐。5家金融子公司完成股權轉讓、整體劃轉。
經營基本面保持穩定。
守住了流動性安全底線。克服內外部挑戰,全年對外融資沒有發生一筆違約。負債結構持續優化。
風險敞口壓降規模實現近三年最高水平。
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新增重組業務的79%為實質性重組。
主業轉型實現“三個一”。落地全國第一單中小銀行不良處置試點項目,實施一批具有市場知名度的房企紓困項目,拓展一批央企國企改革項目,探索出服務央企國企改革的業務新模式。
市值管理能力提升。
向好趨勢已經形成。下半年主業投放、風險壓降規模較上半年大幅增長。
隊伍面貌煥然一新。
“2022年下半年以來,華融公司各項經營指標明顯好轉,各項工作跑出‘加速度’,經營發展大局穩定,整體向好的趨勢已經形成。”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表示,2022年,公司實現處置回現超過300億元;重組類業務穩健投放,實質性重組業務新增投放占比達79%;與中信集團成員單位落地協同項目42個,探索打造特色化、差異化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競爭優勢。
在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方面,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表示,公司充分發揮救助性金融功能優勢,支持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截至2022年12月末,中國華融已投放的房企紓困項目27個。預計相關項目將保障約3.7萬套商品房按期交付,帶動920億元項目復工復產。
罰單不對經營活動產生直接影響
就在發布業績公告的前兩天,中國華融領到了一筆巨額罰單。3月17日,財政部對德勤和華融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經查,華融2014至2019年度不同程度存在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失效、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等問題。德勤存在未充分關注華融多項經濟業務實質等多項問題,存在嚴重審計缺陷。
處罰消息一出,中國華融當日發布公告回應表示,誠懇接受財政部處罰決定。對于財政部檢查發現的問題,中國華融已經進行全面審視評估,將持續強化內部控制,優化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上述問題涉及公司2014至2019年度財務報告,不會對公司當前及未來經營活動產生直接影響。
中國華融表示,2023年將繼續聚焦不良資產主業,打造一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揮“問題資產處置、問題項目盤活、問題企業重組、危機機構救助”四大業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