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假設我一直茍到春節沒有陽,春運路上是否會帶回去不同毒株,再次感染家人。看到身邊的小姐妹春運回家那么難,太心疼了……元旦、春節進入倒
“假設我一直茍到春節沒有陽,春運路上是否會帶回去不同毒株,再次感染家人。”
“看到身邊的小姐妹春運回家那么難,太心疼了……”元旦、春節進入倒計時,今年的春運大考,卻不止在路上。
農村地區醫療資源相對不豐富,同時老年人居多,面對新冠感染有哪些困難和挑戰?又該如何破解?近日,國家層面連續出臺農村新冠感染的救治方案,解決農村老年人多、患有基礎性疾病多的問題,確保在感染沖擊下,鄉鎮和農村地區順利渡過難關。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政策接續加力下,農村地區的應對能力已有了明顯改善。
醫療資源不足,老年人居多
2023年鐵路春運自1月7日開始,2月15日結束,共40天。12月24日開始,旅客已可以通過12306網站、12306App等方式購買春運首日火車票。
與前三年不同的是,2023年春運是優化疫情防控“新十條”措施出臺、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后的首個春運,相關部門也將因此面臨新的形勢。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春運專班印發的《2023年綜合運輸春運疫情防控和運輸服務保障總體工作方案》中指出,2023年春運客流將從低位運行加快反彈,客流總量可能出現大幅度增長。
“目前,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全國的出行人數增多。”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當前車站客流量相較于之前已經有明顯的增加。”
同程旅行數據顯示,12月24日開始放票后,火車票搜索量快速攀升,短時間內達到疫情前同期的八成以上。
與此同時,不少網友擔心春節回家會感染家里的老人。還有網友表示,鎮上的醫院“快沒藥了。”
據我國健康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3萬個鄉鎮設置了3.6萬個鄉鎮衛生院,床位139萬張,衛生人員148萬人,到2020年底全國50.9萬個行政村設置了60.9萬個村衛生室,平均下來每村衛生室是2.37人。
經過多年來的發展,雖然我國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資源相比之前有了很大改善、提升,但相對仍比較薄弱,在應對大規模新冠感染時,也會承受更大的壓力。
“我們曾有過一周都沒有感冒藥、退燒藥的空白期。”張家口市尚義縣紅土梁中心衛生院(下稱“紅土梁中心衛生院”)工作人員小葉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小葉的同事小周是該衛生院檢驗科醫生,小周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說,“除了藥物的短缺,對我們衛生院來說,還面臨著人手不足的問題。比如我們科室,本來人手就不足,有時還有支援任務,在就診人數較多時根本忙不過來”。
此外,面對“迎峰轉段”,農村地區不僅是醫療資源不足這一個難點,還有大量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農村老年人已經達到1.21億,平均每四個農村人口中就有一個60歲以上的老人。
老年人的免疫系統遠不如年輕人,尤其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這部分人大多也患有基礎性疾病,這就導致在感染之后出現重癥的概率會高很多。農村地區的衛生醫療機構如何應對則充滿了挑戰。
政策顯效,防疫能力提升
事實上,在農村地區應對“迎峰轉段”方面,國家層面已開始了積極部署。
近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在京召開全國農村地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時指出,我國農村地區地域廣、人口多、底子薄,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地區和薄弱領域,強調了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
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以醫聯體為載體做好新冠肺炎分級診療工作》,鄉鎮衛生院要對轄區內老年人合并基礎病等特殊病人實施健康監測,提前摸清底數,根據健康風險等級實施分級健康管理。當患者病情超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能力,則應當在醫聯體牽頭醫院指導之下及時轉診至相應的有診療能力的醫療機構。
多措并舉之下,農村地區的抗疫能力,特別是對老年人的收治、救治方面已有了明顯改善。“國家近期出臺的相關政策,給像我們一樣的基層醫療機構,在對老年人的收治、救治方面有了明確的要求和指導,也進一步打通了各級醫療資源。”紅土梁中心衛生院院長郭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郭先生以紅土梁中心衛生院為例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說,“我們衛生院會有醫護人員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動態管理、監察和排查,對于行動不便的一些老年人則會提供上門診療服務,確保患者得到救治”。
“在各級政府的有效宣傳指導下,老年人對疫苗接種的認知也在不斷提升。就我們鎮上的老年人來說,目前接種率在90%以上,從50-60歲的新冠感染者人群來看,大部分是輕癥患者,我們醫院也可以完成有效的救治工作。”小葉說。
“對于一些年歲較大、本身就患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我們衛生院的診療水平的確有限,為了確保救治效果,安排有巡回醫療車提供向上級醫院的轉診服務,一方面確保重癥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另一方便也可以節省有效的醫療資源,避免醫療擠兌。”郭先生介紹。
同時,紅土梁中心衛生院也在當地政府和上級單位的支持下,通過多種方式基本解決了藥品短缺的難題。郭院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為解決藥品不足,我們通過向上級單位尋求幫助、與醫藥公司協調、委托醫務人員進行小劑量采購等多種方式解決,目前藥品的儲備量是非常充足的”。
備藥招人加床位,多維準備應對返鄉
大部分農村地區都有大量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春節返鄉,特別是在當下的“迎峰轉段”新階段,這對于縣鎮來說,也是不可回避的挑戰。
12月15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研究制定了《加強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務工作方案》,要求確保2023年元旦、春節期間返鄉人員和農村常住居民及時獲得基本醫療健康服務。同時,加強統籌協調,實時關注掌握返鄉人員信息,做好健康監測等。
對此,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建議:“農村地區的醫院一定要做好醫護人員的健康管理,還可招募高校、衛校實習醫護,做好學習和培訓、危重癥轉診協調銜接,盡可能增設臨時床位,儲備好足量藥物和醫療物資。”
“在多方支持、通力協作下,我們衛生院已做好‘雙節’期間有效應對疫情的準備。”郭先生介紹,首先是在藥品儲備方面,與多家醫藥公司協商,網上采購連花清瘟膠囊、布洛芬混懸液、荊防合劑、雙黃連口服藥等藥品,同時采集足量的抗生素、抗病毒藥品及鎮咳祛痰等必需藥品。
“這一周我們剛剛又從醫藥公司調配了一批藥物,對于即將返鄉的人而言,藥品儲備是充足的。”小葉說。
在接診和床位設置方面,紅土梁中心衛生院開放發熱門診1間,隔離病房2間,開放床位25張,必要時將理療室臨時改建成隔離病房,可以增加10張床位,全天候接診,節假日不休息。
值得注意的是,紅土梁中心衛生院還與鎮政府及村委會溝通協商,做好居家消殺工作,發揮村醫作用開展入戶日調查工作,鄉村兩級醫務人員定期上門服務,收集疫情信息,遇到緊急情況,將協同啟動應急措施,開展緊急治療。
小周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前期對65歲以上老年人基礎病癥的排查中,村醫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也注意到,紅土梁中心衛生院也正在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就診高峰期,我們還將招聘70個勞務派遣的醫療工作人員,目前正在考試中。”小葉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