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3月7日上午舉行第二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有人說我是澳門人,有人說我是香港人,我會說我是大灣區人。全國政協委員、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3月7日上午舉行第二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
“有人說我是澳門人,有人說我是香港人,我會說我是大灣區人。”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信德集團董事長何超瓊說。她介紹,大灣區內9個城市加2個特區,大家同飲一江水、同享千年文化,都喜歡吃皮蛋瘦肉粥,也都具備同樣的吃苦耐勞的品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2019年出臺后,對11個城市的優勢發展也來了清晰指引,尤其在協同合作方面給出非常清晰的引導,我們該用好國家支持政策,優勢互補,其實“9+2”早已超過了“11”,大灣區在2020年時人口已超過8600萬,在2021年經濟總量已達到12.6萬億人民幣。
“這些數據代表什么?我看到的是龐大的市場,豐厚的人力資源以及無限的發展潛力。”何超瓊說,香港進入了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大灣區將會成為香港發展的大舞臺。香港是在大灣區內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有高品質的專業服務享譽全球,再加上依托國內的獨特優勢,香港應該擔當大灣區引路來、走出去的“超級聯系人”,抓緊大灣區發展機遇,才能把優勢賦能到國家建設中。
她回憶,在25年前自己就開展了第一份與粵港澳合作相關的工作。當時香港才剛回歸,內地也正實施歷史性的改革開放決策,珠三角展示出非常重要的發展潛力。“我覺得香港不能獨善其身,在1999年就在尋找開拓跨境船務業務,引入與國企合作,統籌開拓海上交通網絡,發揚香港的獨特優勢。”何超瓊說,如今港珠澳大橋已經建成,進一步把香港、澳門、珠海連接在一起。“在這之中曾經擔當一個見證者、推動者、參與者,我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
何超瓊說,香港、澳門與大灣區9個城市本來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手足之情時刻在心。只要目標一致,同心協力,凝聚共識,用好國家賦予各自的優勢,就能把大灣區做大做強。相信大灣區肯定能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攜手共圓中國夢起到非常好的展示作用,而且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正能量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