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一則男孩寫作業的桌子被城管收走的視頻火了。究竟是咋回事?事情起因男孩在店門口的桌子上寫作業,突然來了幾名工作人員將其寫作業的
近日,一則男孩寫作業的桌子被城管收走的視頻火了。
究竟是咋回事?
事情起因
男孩在店門口的桌子上寫作業,突然來了幾名工作人員將其寫作業的桌子收走。2月11日,這一幕發生在海南三亞吉陽區。
據媒體報道,2月14日,在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開店的王女士向記者介紹,11日,為了方便監督兒子寫作業,她在店門口給兒子支了一張桌子。當天,來了幾名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其中一人向王女士兒子擺了擺手,示意小孩離開桌子后,便將其寫作業的桌子收走,同行的另一名工作人員又拿走了王女士店門口的一個白色板凳。
一段監控視頻中,王女士還和幾名工作人員解釋:“桌子不能收走吧?小孩子寫作業(用)。”
“事發前幾日接到了‘鞏衛’通知,但我把桌子擺在門口滴水線內,自家門店屋檐下,不知道為什么還要被收走?”王女士說,事發時,孩子還被嚇到了。
13日,吉陽區城管部門工作人員曾向媒體介紹,該店主已經超出店外經營,門口不能擺放東西。屋檐下也算超出店外,執法隊員看見了就會直接整治收走。隨后,吉陽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表示,已核實相關情況,系該商戶多次違反門前三包責任,不存在暴力執法行為。并表示,執法隊員都是文明執法,執法前會先教育,如果商戶多次不配合,才會進行處罰。對此,王女士表示,此前,確實有小攤主在她店門口賣貨,見到有執法隊員來檢查時,小攤主曾躲進她的門店。當時,有執法隊員針對此事對她提醒,但她此前沒收到過關于違反門前三包責任的相關處罰。
官方回應:已責令相關執法人員向當事人道歉
2月14日下午,據“三亞發布”微信公眾號消息,三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吉陽分局發布相關情況通報。
通報指出,2023年2月13日,網絡出現“三亞城管收走孩子寫作業桌子”的相關視頻引發網友和媒體關注,三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吉陽分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調查組,對視頻所反映的問題進行核查。
經調查核實,事由是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吉陽分局執法人員對轄區內背街小巷開展城市管理日常巡查時,在處理當事人經營的超市落實門前三包過程中,存在簡單執法行為,造成不良影響。
目前,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吉陽分局已責令相關執法人員于2月14日11時上門向當事人誠懇道歉,當事人表示予以接受。
針對此次事件暴露出來的問題,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吉陽分局已對相關執法人員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并將深刻汲取教訓,舉一反三,在城市管理過程中更加注重方式方法,堅決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也歡迎廣大市民群眾和媒體對我們的城市管理工作進行監督。
商戶:已歸還桌椅并道歉
據媒體報道,14日下午,商戶王女士表示,中午已有工作人員來到店里向她道歉,歸還了她的桌椅,并表示,以后會改進工作方式。
網友熱議
網友看到針對此事,立即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這孩子估計不會忘記這事了,哎。”
“祖國的花朵怎么保護”
“為什么要拿走東西?”
“孩子寫作業也不可以嗎?”
“咋不把作業一起收走”
也有理性的網友評價說,孩子寫作業也是占道經營嗎?城管即便是按照規矩辦事,按照規定辦事,那么在執法的時候能不能人性化一點,面對寫作業的孩子,方式是不是可以優化?
多地城管“創文鞏衛”執法引熱議
“創文鞏衛”不是簡單粗暴執法的理由。幾天前,江蘇沛縣城管人員在253縣道上挨家挨戶撕住戶春聯的行為也引起了質疑。沛縣城管局工作人員稱,此舉是為迎接文明城市創建,如果覺得不合理,可以打12345投訴。
除了江蘇沛縣,甘肅武威市、吉林延吉市、遼寧營口市等地近期也有城管人員走上街頭撕春聯,宣稱是為了整治市容市貌。
過年貼春聯既是傳統習俗,也烘托著年味,寄托著鄉愁,更是商戶對新一年的美好期許。但從輿論場上的反應來看,城管人員以撕春聯“創文鞏衛”、整治市容市貌的執法行為實屬操錯了心、使錯了勁兒。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點評城管挨家挨戶撕春聯行為時就表示,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行為越界了。
有網友指出,所謂城管人員撕春聯的執法行為也站不住腳。從法律的角度來說,春聯是商戶花錢購買的,屬于個人財產,未經商戶允許撕毀春聯有損壞個人財物之嫌。這就要求城管人員既要依法依規行事,自覺摒棄不當執法、任性執法、過度執法,也要多站在服務對象的角度綜合考量,少一些不文明執法。
媒體評論:該撤的是不文明執法
針對此事央廣網評論:在一個孩子面前,動輒展現“雷霆萬鈞”的執法力量,恐怕并不是一個合適的方法。城管執法之所以顯得柔性不足,或許也和當地正在進行的“創文鞏衛”任務有關。只是,文明城市怎能用不文明執法來創建呢?與孩子在店外寫作業相比較,執法人員直接將書桌收走,究竟哪個更不文明呢?城管的文明執法,也是文明城市創建的一個窗口,這扇窗口實在不該被關閉。文明城市創建,干凈整潔是一方面,但是也要有人情味,講究方式方法,這恰恰是考驗執法工作者智慧和能力的地方,值得執法者認真思考。
極目新聞:透過現象看本質。無論是為了“創文鞏衛”,還是常態化的市容市貌整治,其目的都是促進城市文明建設。就創建“文明城市”而言,促進精神文明、法治文明、尊重公序良俗的良善文明建設,最終還是為了讓公眾享受城市文明帶來的“紅利”,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全民參與,全力以赴地為文明城市創建貢獻力量。
一旦讓不文明執法成文明標準,便脫離了城市文明創建的初衷,這樣的“文明”不過是精心裝飾后的“野蠻”罷了。因此,在城管人員撕春聯,沒收桌凳等執法行為引發質疑的背后,相關職能部門更應該多一些反思。
澎湃新聞:一個孩子在家里開的店門口看書、做作業,影響什么市容?這不正是城市文明的風景,反映城市居民安居樂業,孩子勤學上進嗎?
這次事件折射出當地存在的一刀切治理問題,而一刀切是不能讓城市更文明的。一座文明的城市,應該是具有包容情懷的城市,是倡導開放、多元,尊重市民合法權利的城市,也是一個終身學習、充滿活力的社區。、
對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