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問:為什么各地都在倡議捐精?捐精為什么可以拿到不錯的經濟補貼?答:據國家統計局報告,我國育齡夫婦不孕不育率已經攀升至12%-18%,其中男
問:為什么各地都在倡議捐精?捐精為什么可以拿到不錯的經濟補貼?
答:據國家統計局報告,我國育齡夫婦不孕不育率已經攀升至12%-18%,其中男性因素造成的不孕不育占50%。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以及社會壓力的增加,男性不育癥的發病率逐漸上升,成為生殖醫學的熱點。
全世界范圍內,男性精子質量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數量也出現急劇下降的趨勢。去年11月一項研究表明,全球男性平均精子數量和濃度在過去45年間下降了62%,這表明全球男性生育能力“斷崖式”下跌。
在生育率處于低位的當下,當務之急是需要保護好男性的生育力,因此提高提高男性精子數量和質量自然是重中之重。不孕不育的情況在中國也越來越嚴重,精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愿意給高價補貼也就不奇怪了。
問:捐精為什么要設置身高、學歷、視力等條件?每個地區一樣嗎?這些條件能遺傳給孩子嗎?
答:對捐精志愿者的要求,國家有最基礎的硬性規定,比如:有遺傳病、傳染疾病、年齡不符合的不能捐,這主要是出于對精子質量的考慮。但對頭發、身高、體重等沒有明確要求。
但是,各地精子庫可以再加上附加條件,這是被允許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接受捐精的夫婦會對捐精者有要求。
“使用捐精者精液懷孕雙方必須是雙盲的,但對方夫婦往往還是會對生殖中心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希望捐精者盡量和丈夫身高差不多、直發卷發、單眼皮雙眼皮、血型等等,以便讓生出來的孩子和男方盡量像一點,也為孩子將來的成長避免一些麻煩。”
各地身高標準有所不同,北方更高。精子庫對身高的要求是根據一般大眾的標準來的。
這些特征很多是可以遺傳給孩子的,例如身高可能受基因70%的影響,智商可能受20%-50%的影響等。
實際上,我國精子庫的要求其實相對而言是非常克制的,甚至有網友覺得身高要求過低。但是有些國家精子庫的高門檻也引發了倫理爭議。
美國著名哲學家邁克桑德爾2004年寫了一篇文章,抨擊這是“優生學與新的消費主義相遇”,但美國精子庫依舊在給捐獻者設置各種門檻,“優秀”捐獻者會得到額外補貼,消費家庭也可以挑選捐獻者(包括能看到捐獻者小時候照片,甚至成年的照片),因為這是符合自由市場經濟的。
遺傳因素對于孩子身體性狀(身高、外貌)存在很大影響,這是眾所周知的。而學歷因素哪怕影響相對有限、模糊,潛在的消費家庭/單身人士也會更青睞高學歷捐獻者的精子。
這導致的一個潛在問題:一些孩子是否會比另一些孩子領先起跑?
畢竟,許多社會都明確存在著身高歧視、學歷歧視。哪怕只在“一半的先天因素”中獲得優勢,也足以讓人趨之若鶩。而且,找到理想的精子/卵子,比與理想的人結合產生后代,還是容易多了。
如果日后有更多的人選擇從精子庫/卵子庫來獲取配子來進行生殖,有更多、更細分的需求,倫理爭議還會不斷出現。
問:捐精者的孩子有近親結婚的風險嗎?精子庫是否會帶來巨大的倫理問題?
這種近親結婚的機率幾乎為零。
我國《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規定:每名志愿者的精液只能提供給5名婦女受孕,也就是說最多誕生5個寶寶。在我國龐大的人口總量里發生近親結婚的概率幾乎為零。
志愿者捐獻的精液一般會在2年內使用完,這就意味著志愿者對這五個寶寶大概的年齡是知曉的。此外供精使用管理體系是很完善的,精子庫有義務在匿名的情況下,為未來人工授精后代提供有關醫學信息的婚姻咨詢服務,防止近親結婚生育后代的倫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