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英語還是要學好的,這是老胡對廣大高校學子們的誠摯建議。英語在一些學校占的學時過多,考試的權重也過大,有必要適當降低。西安交大不再將...
英語還是要學好的,這是老胡對廣大高校學子們的誠摯建議。英語在一些學校占的學時過多,考試的權重也過大,有必要適當降低。西安交大不再將英語考試成績作為本科生畢業的必要條件,有該校的考慮,同時我個人認為,西安交大的做法其他高校未必需要效仿。
學生們投入多大精力學英語,應當由實際需求來決定。前段時間我看到一些人從民族自尊的角度闡述這個問題,我認為這個角度要適度,國人學英語是否壓制了中文的發展,對這個問題的考量要實事求是。
英語已是事實上的世界通用語言,互聯網上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英語的,中國年輕人要擁抱現代世界,在全球化的時代參與職業競爭,懂一些英語會讓自己處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中國人普遍學了英語,這完全不會削弱我們母語的地位。這些年中國實現了初步現代化,國家競爭力大增,全球學漢語的人比我們改革開放前不知多了多少倍。美國學漢語的人就非常多,精英子弟所占的比例尤其大,特朗普的外孫女不就小小年紀學了漢語嘛。這些年中國人的平均英語水平高了,促進了中國的現代化運動,其結果恰恰是提升了中文在世界上的地位。我相信,只要中國的綜合實力繼續增長,中文的國際地位也將持續上升。放眼長遠,有一天中文與英語的全球使用率并駕齊驅,也是可能的。
但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今天我們無需著急。我們當下需要做的是擠掉過度英語教學造成的浪費,讓英語教學回歸實事求是的理性。一些人從愛國主義的角度抨擊過多過濫的英語教學,也有一些道理,作為一個矯正的杠桿,它往往有著特殊力度。但是這個杠桿不應過度強化,不能把是否減少英語教學變成“政治正確”與否的尺子。
所以,西安交大不再將英語作為學生畢業的條件,有他們的考慮,但我相信該校的學生都是有思想有視野的,他們自己知道英語的重要性,會自行安排好學習英語的時間,確保自己適應未來的工作。其他高校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學生的愿望,安排好相關事宜。
老胡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學的俄語專業,當時我們的二外很潦草,要求很低,所以說沒學到啥,我的英語基本是自學的。但后來工作中倚賴最多和受益時間最長的是英語。對大數人來說,英語作為一門知識,學了派不上用場的可能性完全存在,但其他知識這方面的情況也是一樣的。由于一個人一生中很可能發生工作變動,所學專業知識最終派不上用場或者使用率很低的可能性其實比英語的這種幾率要大得多。
我相信大多數人對待英語的態度都是理性的,學校的英語教學安排應當是公眾這種理性和實際需求的總和。西安交大有他們自己的安排和考慮,希望他們的做法不至于給其他學校形成示范和壓力,各個學校應當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做出決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