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證券時報綜合消息 我們繼續看一下疫情的情況。全國重癥患者逐漸增多,國家衛健委回應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為加強醫療救治特別是對重癥患者
證券時報綜合消息 我們繼續看一下疫情的情況。
全國重癥患者逐漸增多,國家衛健委回應
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為加強醫療救治特別是對重癥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21日專門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進行部署。
老年人出現哪些癥狀應及時就診?怎樣做好老年和兒童重癥患者的救治?圍繞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專家作出解答。
熱點一:近期北京感染患者情況如何?
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李燕明表示,冬季天氣寒冷,特別在廣大北方地區,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發時節。多種因素導致近期北京的重癥患者在增加。
李燕明介紹,北京醫院也是國家老年醫學研究中心,收治的老年患者較多。部分老年人感染奧密克戎后出現重癥,但經救治后,總體來看預后狀況還可以。
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介紹,朝陽醫院的日均急診量、發熱門診量在綜合醫院中比較有代表性。從近期統計來看,該院發熱門診日均350例至400例,急診日均約500例。
熱點二:老年人出現哪些癥狀應及時就診?
李燕明提醒,老年人在家中一旦出現發熱,一定要加強體溫、脈搏、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監測。如果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呼吸困難、肢體活動或精神狀態異常,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就診越早,救治成功率越大。
李燕明介紹,尤其是照護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時,要重點觀察以下幾點:
一是老年人一般情況的變化,比如進食狀態是否良好、有無尿失禁等。
二是老年人的精神及神志狀態,假如出現明顯失智、認知障礙或者言語失去邏輯,都是危險信號。
三是新的異常情況,比如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或者突然出現一側肢體活動異常,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四是老年人可能合并患有一些基礎疾病,如慢阻肺病、哮喘、冠心病、糖尿病等,若感染奧密克戎后原有基礎疾病加重,也要及時就醫。
熱點三:年輕人什么時候應去就醫?
李燕明表示,年輕人感染奧密克戎后發生重癥的可能性較小,如果感染后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應及時就醫:一是用藥后體溫持續不降;二是出現了呼吸困難;三是血氧飽和度明顯下降。
李燕明呼吁,疫情高峰期間,患者相對較多,應盡可能將醫療資源特別是120急救資源,讓給兒童、有基礎病的老年人等脆弱人群。
童朝暉介紹,從當前病例來看,青壯年感染奧密克戎后出現肺炎的很少,病情相對可控。
熱點四:怎樣做好老年和兒童重癥患者救治?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介紹,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要求,三級醫院要充分發揮醫療救治兜底保障作用。當前全國的重癥患者逐漸增加,三級醫院不僅要對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加強救治,也要對一些核酸陽性合并更多基礎疾病的重癥患者加強救治。高齡老人合并基礎疾病的、低齡兒童發生病情變化的,要直接轉診到三級醫院。
焦雅輝表示,各省份要發揮指導作用,做好三級醫院的“分區包片”。三級醫院負責轄區內的所有高風險人員,同時不得以不在“分區包片”范圍內為由拒收患者。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已建立監督制度,將對三級醫院收治重癥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和考核,并建立日報告制度和定期通報制度。
焦雅輝還表示,根據要求,各地要提前做好預案,120急救車輛要重點保障急危重癥患者轉運。暢通120急救電話,各地要擴容、增加120接聽電話的坐席。同時,為減少部分咨詢電話占用120資源,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開通24小時互聯網醫療服務和線上咨詢服務。
熱點五:農村出現重癥患者如何及時轉運?
元旦和春節“兩節”將近,人員流動性增加,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壓力也有所增加。
焦雅輝表示,要加強縣級醫院的醫療救治作用,充分發揮城鄉醫院對口支援機制,所有三級醫院要與縣級醫院建立一對一幫扶關系。在“兩節”期間,三級醫院要加強對縣級醫院指導,派員在縣級醫院駐點。
焦雅輝表示,各地還要利用巡回醫療車,派出巡回醫療隊,加大對農村地區巡回巡診的力度,做到關口前移,及時發現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變化,及時送到醫院就診。縣級醫院要做好床位、設備、設施、人員等相應準備,建立城市和縣之間的支援和轉診機制,保障農村在出現重癥患者時能夠及時轉運。
熱點六:養老院等重點場所如何保障救治?
據介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正在對各地社區老年人群體進行健康狀況的摸底調查。
焦雅輝表示,要加強對重點環節和重點人群的醫療救治安排,對于養老院和福利院等老年人集中的重點場所要特別重視。各地衛健部門要與民政部門建立聯系,醫院要對口支援一些養老院和福利院,定期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導,一旦發現老年人健康狀況發生變化,及時就醫和轉診。
醫生提醒,這類患者切忌強行復工!
陽性后多長時間會產生抗體?什么情況下會出現二次感染?新冠感染者癥狀緩解到什么程度可以復工?昨天,北京地壇醫院急診科主任兼感染性疾病臨床中心副主任王凌航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陽康”復工應依據個人恢復情況而定,存在低熱等心肌炎表現的患者切忌強行復工。
最近,有傳言說新冠病毒陽性15天后才能產生抗體,在此期間不注意容易二次感染。對此,王凌航回應:如果沒有接種過疫苗也沒有自然感染過新冠病毒,人體內產生抗體大概需要10至14天。“目前多數人都有疫苗接種基礎,再感染病毒時人體主要靠回憶性免疫應答啟動,往往3至5天抗體滴度水平就明顯升高。”
對于發生二次感染,王凌航說,如果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在4至6周的短時間范圍內感染同一毒株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二次感染所表現出的癥狀,有可能是沒有休息好、再受涼,或者是此前處于病毒感染期,稍后進入免疫炎癥反應期導致的“雙峰熱”。“生病期間,要預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病原體感染,還要加強休息。”
目前,各行各業陸續復工復產。現有政策明確自出現癥狀之日起居家隔離滿7天,在退燒且其他癥狀好轉后,即可復工。王凌航表示,這針對的是大多數青壯年。具體到每個人的復工復產時間,還是要根據個人恢復情況而定。如果急性期出現肺炎表現,要延長恢復期,等待肺部感染明顯好轉。有些存在基礎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核酸轉陰時間長,需要更長時間康復。還存在低熱以及乏力、心悸、胸悶、活動耐受力明顯下降等心肌炎表現的患者,一定要好好休息,不能忍著不適強行復工,容易出現風險。
元旦和春節即將來臨,王凌航提醒,目前正處于冬季流感頻發期,加之假期人員流動密集,感染風險較大。“就算‘陽過’也要注意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不可或缺。因為一旦流感和新冠病毒合并感染,最終會加重機體損傷。”
曾光:第四針一定要變換疫苗,不能再用滅活疫苗了
據杭州網消息,12月22日,在2022網易未來大會創新力論壇上,知名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專家曾光以《這波疫情風暴的成因和對策》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他對公眾關心的病毒傳播途徑及原因等方面知識進行解讀。“疫情風暴為什么來得這么快、這么兇猛,它將往什么方向發展?”曾光表示,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一個傳染病傳播的速度快慢,取決于三個環節、兩個因素,這三個環節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兩個因素是指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
曾光認為,在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以及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都發生巨大改變的現在,病例的大幅度上升不能歸結為疫情的放開,而是綜合原因造成。“不要再認為這個病是了不得的病,一有病就需要到傳染病醫院去隔離,甚至去ICU,這是沒必要的。面對疾病的侵襲,從過去預防為主,到確保不發生醫療擠兌、搶救重癥病人為主的防疫手段,正有效限制疫情。”現場,曾光就現在不同人群給出了預防和治愈建議。對于大家關注的會不會發生二次感染、重復感染的問題,他說,“這次感染風波來得很重,一個特點是給我們普及了自然免疫。現在我們加強疫苗接種要快馬加鞭,特別是要對老年人還沒被感染的,對醫務人員,對和公共接觸比較多的人員,要率先進行疫苗接種。不管是以前打了兩針還是三針的人員,都可以開始打第四針了。第四針一定要變換疫苗,不能再用滅活疫苗了。”
此外,他還提到,從全國來說,疫情還會持續兩三個月,會橫跨元旦、春節,也就是到春天來臨的時候,是全國疫情好轉的時候。人類是生活在病毒的世界里面的,病毒到地球已經是幾億年了,我們人類來到地球也不過萬把年。“經驗告訴我們,病毒在不斷變異,我們身邊的病毒也成千上萬,有上萬個病毒都可能發生變異,最后變異的是不是奧密克戎,是不是新冠病毒?有可能是它,也有可能有其他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