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遠程導彈力量充實,烏克蘭會大規模反攻到俄羅斯本土嗎?據俄新社6日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基輔收到了斯卡爾普(SCALP)遠程導彈,并
遠程導彈力量充實,烏克蘭會大規模反攻到俄羅斯本土嗎?
據俄新社6日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基輔收到了“斯卡爾普”(SCALP)遠程導彈,并在社交媒體上展示了其中一枚炮彈。澤連斯基還在這枚炮彈上寫下“榮耀屬于烏克蘭”。
早在7月上旬的北約峰會期間,法國就表示將向烏提供由歐洲導彈集團(MBDA)生產的50枚“斯卡爾普”遠程巡航導彈。
該導彈與英國此前援烏的“風暴之影”導彈實際為同一導彈,由法英兩國共同研制、歐洲導彈集團制造,是目前為止西方向烏供應的射程最遠的武器。此前,英國方面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風暴之影”巡航導彈。這種巡航導彈可以從艦船或戰斗機上發射,射程250公里至500公里。這個距離意味著,理論上,烏軍可以在遠離前線的地點打擊整個烏東地區范圍內的俄軍。
法軍方人士7月11日就曾向法新社透露,首批遠程巡航導彈已運抵烏克蘭,烏克蘭政府承諾,這些導彈將僅在烏克蘭“國際公認的邊界”內使用。
除了英法兩國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此前一直反復“警告”澤連斯基不可越境打擊的美國,在7月12日也曾有過松口。據美國《紐約時報》當時報道,拜登政府正就向烏克蘭提供“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進行秘密討論,目前尚未做出決定。該導彈射程達190英里,比英、法提供的導彈還要遠約40英里,能夠使烏打擊俄羅斯本土,這也是此前五角大樓一直堅稱烏尚不需要ATACMS導彈的重要原因。
俄烏沖突以來,烏克蘭獲得了數量較多的西方提供的武器裝備,比如“標槍”反坦克導彈、“海馬斯”火箭炮系統、“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豹-2”主戰坦克、F-16戰斗機,甚至貧鈾彈、集束彈藥等“違規毒彈”。
除了這些,烏克蘭還反復向美西方申明對于遠程導彈的需要,并稱希望以遠程導彈攻打克里米亞和別爾哥羅德等地的俄羅斯軍火庫,來削弱俄方軍事力量。
但是,遠程導彈真的會大規模打進俄羅斯本土嗎?
首先,美國大概率是希望戰爭持續,坐收漁翁之利,但并不想看到沖突升級,更不想自己成為導致沖突升級的人。所以,美方一直以來給烏克蘭劃定的“紅線”之一就是,美國提供的武器只能在烏境內用于防御目的。也就是說,不能用于打擊俄境內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似乎不太可能讓烏克蘭“為所欲為”。
其次,西方能提供的武器裝備也捉襟見肘。北約秘書長、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等都先后表示過,隨著俄烏長期的火炮對射,烏軍的火炮彈藥消耗速度已超越西方國家的彈藥產量。而烏軍作戰基本就是靠美西方援助,如果西方的彈藥庫告急,烏軍也沒辦法在戰場上取得什么優勢。而且,美國和北約援助的先進坦克和火箭炮、集束炸彈,也包括此前的“風暴之影”(被俄羅斯繳獲過),也沒能改變戰爭走向。所以,指望進一步援助遠程導彈改變局勢,顯然不太現實。
不過,如今沖突形勢的變化確實引發不少擔心。
烏克蘭夏季反攻的成效一直不明顯,兩個月幾乎沒有戰果,只是奪回了幾個村莊。美國和北約對此肯定不太滿意。而澤連斯基在7月30日曾表示,“戰爭”正來到俄羅斯領土。也就是說,他需要另一種方式進行“證明”甚至“威脅”,以穩住西方的援助和支持。
所以,烏克蘭上個月底多次出動無人機攻擊莫斯科。美國自然對此反對,表示不能用北約國家援助的武器彈藥襲擊俄羅斯本土,于是烏克蘭又一次調整策略,用無人艇襲擊了俄羅斯在黑海的一艘軍艦。不到24小時,烏軍無人艇又襲擊了一艘俄羅斯油輪。同時,烏方又對俄羅斯六個港口發出了“軍事威脅”。隨后,澤連斯基又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稱,法國的遠程導彈就位(其實早前法方就稱導彈已抵達烏克蘭)。
這一輪操作下來,澤連斯基似乎暗示,烏軍的戰力依然強大,可以襲擊莫斯科、可以攻擊黑海區域的俄羅斯軍艦,甚至接下來,是更多的俄羅斯本土及軍事設施。
這大概可以看成是烏軍反攻過程的一部分,而且迫在眉睫。因為到了秋天,雨季將會來臨,道路變得泥濘,烏軍反攻將變得愈加困難。遠程導彈或者無人機的作用到那時或許將更為明顯。
美國總統選舉周期即將開始,對于烏克蘭的支持力度會否減弱,就看接下來烏克蘭能否取得決定性進展了,這樣看,留給烏克蘭的這個時間和窗口似乎也并不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