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王女士來到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十院)急診科就醫,她自述:自己之前陽過了,但還覺得呼吸不暢、胸悶難過。急診科醫生反復檢查
近日,王女士來到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十院)急診科就醫,她自述:自己之前“陽”過了,但還覺得呼吸不暢、胸悶難過。急診科醫生反復檢查,未發現其有明顯的肺部感染證據,排除了器質性病變,告知她沒有必要在急診繼續治療。然而王女士哭訴自己非常難過,呼吸不進氧氣,有窒息感,急診醫生建議她尋求心理幫助。
十院精神科副主任從恩朝接診了該患者。面對醫生,她不停地哭泣,痛苦地說:“我感覺我快不行了,我不敢回家。”在心理評估和相關檢查后,考慮王女士患有廣泛性焦慮障礙,同時有驚恐發作的癥狀。
其實回顧最近半年多以來,王女士早已出現緊張不安、手心出汗、胸悶、失眠的情況,一直很害怕家里人出事,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但這樣的情況并未引起家人的重視,而在感染過新冠后,這種不安更加劇了。
幸運的是,通過抗焦慮藥物干預和認知心理治療后,王女士識別了自己的焦慮情緒和軀體化癥狀,也表達了對家人的需求。而在家人陪伴下再次來看診時,她的軀體癥狀明顯改善,呼吸通暢,并且有了規律的睡眠。
從恩朝表示,《柳葉刀》雜志2022年已有相關臨床研究發表,研究人員發現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全球頻發的背景下,焦慮障礙增加了25.6%,中老年感染者一方面成為軀體疾病的治療重心,同時也存在精神心理問題。因此她特別提醒,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情況,除了改善軀體狀況同時要關注心理問題,有必要的需及時就診:
1.既往有抑郁焦慮情緒問題,或有嚴重的癥狀持續服藥治療中;
2.持續有多系統的癥狀比如胸悶、惡心、心悸,反復檢查無器質性病變基礎;
3.既往有睡眠問題,入睡困難或早醒,未重視或“陽康”路上出現反復加重,多種軀體疾病檢查無異常后仍不能緩解;
4.夜間驚醒恐懼不安、陣發性心慌、瀕死感,反復就診急診等內科,經檢查無異常,仍懷疑自己有重大疾病。
從恩朝表示,隨著疫情政策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人們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狀態也在不斷變化,無論是“小陽人”“陽康”,或者是目前還未感染的“天選之子”,出于不同的擔憂,都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避免連續睡眠不足、入眠困難或早醒,對疾病的過度負性解釋以及持續長久的獨居、社交回避等誘發因素,可以讓大家遠離焦慮狀態。
最后,從恩朝希望大眾能理解,不僅僅是呼吸系統感染會產生呼吸困難,焦慮情緒的產生也會帶來持續的胸悶和窒息感,正確早期地識別情緒異樣,及時進行綜合干預,減少焦慮情緒的蔓延非常重要,可以避免癥狀反復對器質性疾病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