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吉林洮南私搭浮橋,村民因收費一家18口被判尋釁滋事審判長孫某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事件引發(fā)社會關注。國內多家媒體報道后,不少網(wǎng)友對
近日,“吉林洮南私搭浮橋,村民因收費一家18口被判尋釁滋事”“審判長孫某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事件引發(fā)社會關注。國內多家媒體報道后,不少網(wǎng)友對黃德義講述的問題提出了質疑。7月9日晚,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整理網(wǎng)友質疑,專訪了“浮橋”事件當事人黃德義,他對此進行回應。
質疑1
有網(wǎng)友說“洮兒河2000年以后的十多年里斷流是普遍情況,一般只有6月至8月才有水,這個時候橋才有作用”一說是否屬實?
黃德義:洮兒河不存在2000年后十多年斷流的情況。實際情況是,2000年至2005年的6年時間里,洮兒河的水都是斷流的,我們當時打井6米深都沒有水。2006年以后,除了2018年沒有水,河水斷流,其余時段的水基本沒斷過。
公開資料:多家媒體報道中,黃德義均表示過,2014年建橋后,浮橋并非一直在河面上,汛期水太大了或者冬天上凍了,橋就從水面上撤下來,一年差不多能搭五六個月。
質疑2
有網(wǎng)友說“洮兒河河底有河槽比較平緩的地方可以過車,但黃德義修橋之后,就把容易過車的地方都用鏟車挖開了,逼著所有人都只能選擇走橋”一說是否屬實?
黃德義:首先,機動車輛在一尺水深的情況下就很難過河了,洮兒河的水流湍急,只有可能過馬車等,機動車涉水是過不去的。另外,洮兒河100多公里,如果真的在平緩河床處能通行車輛,我要挖掉所有河槽是不可能的事。我挖河槽的事情不存在,但是河內一直都有人在挖沙。
公開資料:7月9日,南方都市報報道稱,記者聯(lián)系到瓦房鎮(zhèn)政府。針對網(wǎng)上有聲音指出,黃德義在搭建浮橋過程中存在把道路挖爛的情況,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予以否認,表示也不存在黃德義壟斷浮橋過路的情況,“修道怎么還能挖路呢?橋要是不好走,也沒有人會選擇從這里走。”
質疑3
有網(wǎng)友稱“黃德義因非法建橋三次被處罰,但是仍強制收費,一直到掃黑除惡之后,才將橋強行拆除”一說是否屬實?
黃德義:浮橋搭建后,水利部門僅開過1次罰單,寫明了賬號,罰款金額是5萬元,但是我們沒有人交。后來,水利部門的董某找到我說,5萬元不行可以降到1萬元,不交錢就得拆橋。2015年前后,沒有交錢的橋都拆了。所以,我認為這連續(xù)3年每年交的1萬元并不是罰款,而是水利部門默許搭橋的費用,而且這筆錢沒有轉入具體的賬戶,均是支付的現(xiàn)金。
公開資料: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報道,記者聯(lián)系洮南市水利局,工作人員回復,關于黃德義所說的“水利部門收費”一事,他需要再去確定一下。“水利局讓他交費這個事我不清楚,得再去確定一下。”該工作人員說。
質疑4
網(wǎng)友指出“黃德義稱,建橋是為了方便群眾,橋被拆除后,村民因為種地要繞行70公里,但在辯護意見等均沒有該說法,只對罪名有異議,法院沒有采納”,為什么你在法院開庭時,未陳述該情況?
黃德義:我在法庭開庭期間提過該情況,但法官沒讓我說。
質疑5
有網(wǎng)友認為“黃德義建橋并沒有方便村民種地,因為洮兒河南北分屬洮南市和洮北區(qū),河對岸的土地不可能是同村的土地……繞行70公里種地不可能”,對此說法,你有什么想說的?
黃德義:網(wǎng)友僅看了地圖,但未考慮實際情況。只要到當?shù)卦儐柌⒉樵儦v年衛(wèi)星圖就可以了解到,河東老百姓在河西至少有70多坰(我國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東北1坰約合15畝);河西老百姓在河東至少有20多坰地。造成該問題的原因很多,有時因為洮兒河漲水導致河流變道,原本村民在河東的地到了河西;還有比如河東的村民不想種地了,轉包給河西村民,那么河西的村民也需要過河……以嫁娶舉例,河東的姑娘都只會嫁給河東的小伙嗎,河西的姑娘都只會嫁給河西的小伙嗎?實際情況各有不同。
公開資料:7月9日,南方都市報報道稱,瓦房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表示,河道兩岸村民對在此建橋的需求較為強烈,兩岸百姓也曾簽字表達需求,“現(xiàn)在橋拆了,大家都希望能建個橋。有河就得有橋,有橋走大伙就方便了。”
質疑6
有網(wǎng)友指出“黃德義架橋,對洮南和洮北的村民收費不同”一事是否屬實?
黃德義:這是不存在的。我搭的橋從來不存在沒有錢就不讓過的情況,村民有錢就給,沒錢就不用給。另外,網(wǎng)友提出有的村民收錢,有的村民不收錢的問題。我認識的人肯定不收,熟悉了這錢還怎么主動要?修橋時主動幫忙的也不會收錢。一般就是小車通過時,收5塊錢左右,但也不是強制的。
質疑7
有網(wǎng)友認為“黃德義搭橋收費只針對車輛,小車5元,大車10元,定性就是強行收取過橋費”,對此你如何解釋?
黃德義:為什么我大概定了這么個收費標準?因為別的橋有收5元的,我感覺不貴,就認為5元比較合適,但也不屬于強制收費,也有人給一兩元的,也有一塊錢都不給的,并不是說你不給這個錢,我就不讓你過。我們家祖上是做擺渡的,家里一直有家訓,不管人家有沒有錢,都得讓人家過河。
公開資料:據(jù)奇聞事件報道,在洮南法院認定的總計52950元過橋費中,被黃德義收費最多的是村民李某某,共2萬元。根據(jù)黃德義和李某某的說法,這筆錢經法院給李某某后,又被李某某退給了黃德義。李某某說,“黃德義被判后,過了幾個月我收到了兩萬塊錢。收到這筆錢后,我左思右想覺得不合適,就找到了黃德義家,把這錢又退了回去。”他還說,“黃德義搭這個橋,確實給咱帶來了方便。”
據(jù)南方都市報報道稱,瓦房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表示,浮橋確實存在收費情況,“但給不給都自己隨便過,也不是強制的。大伙兒就圖這一塊兒近。”
質疑8
有網(wǎng)友認為“沿河兩岸都是農田,沒有公路,這種路段不是必須要修橋的地段,該繞行就要繞行。黃河等河流兩岸有無數(shù)這樣的村子,難道每個村子都建一座橋?”對此,你如何回應?
黃德義:關于沒有路的說法,我想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天經地義。關于黃河等河流沒有浮橋,這個具體要根據(jù)當?shù)氐慕洕闆r。以山東為例,山東五六百公里的黃河,有50余個浮橋,平均每10公里就有一個,但洮南和洮北中間相差90公里沒有過河通道。如果每次辦事都要繞道,成本得多高?我上對岸種我家的地,來回7個小時,這活還怎么干?
公開資料:根據(jù)6月29日黃河報消息,今年6月21日,黃委啟動黃河2023年汛前調水調沙工作。6月26日,黃河入魯?shù)谝徽?mdash;—高村水文站出現(xiàn)4000立方米每秒流量過程。為確保河道行洪暢通,山東河務局督促有關單位做好浮橋拆除工作……截至6月26日10時,黃河山東段53座浮橋已全部拆除。拆除的浮橋承壓舟嚴格按照一舟一錨的要求進行固定,并派專人24小時看管,避免發(fā)生安全事故。
質疑9
有網(wǎng)友稱“黃德義在橋邊搭建了彩鋼瓦房,設置了地磅”一事是否屬實?
黃德義:屬實,但與搭橋收費沒有關系。我修橋本身就是為了自己家對岸的90畝土地而建設,同時便利鄉(xiāng)親們。有土地,因此我家的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等都需要放置,所以建了彩鋼瓦房。地磅的設置主要是為了稱糧食,因為此前我發(fā)現(xiàn),收糧食方的秤疑似不準,可能讓糧食少賣數(shù)萬元,因此設置了地磅。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佘暉
舉報者首次發(fā)聲:
他修橋收錢就是違法的
損人利己
經當?shù)卮迕窠榻B,居住在附近的振林村某位村民,就是黃德義建浮橋一事的舉報者。有村民直言,正因為此村民的舉報,才導致該浮橋被拆。
記者隨即前往該村民家,此人也坦言自己確實是舉報者。“個人建橋收費就是違法的,他們靠這個浮橋賺了不少錢,這都是損人利己的事兒。”該舉報人稱自己僅在2018年前往洮南市水利局口頭舉報。
據(jù)此前報道,在2018年10月,洮南市水利局以非法建橋為由處罰并強制黃德義拆除浮橋。舉報人也稱:“水利局前些年來過很多次,都讓他拆,是他在水利局來的時候拆,走的時候又建上。”
“我們要求他在規(guī)定期限內自行拆除違法建筑物,恢復河道原貌。每次他們都沒有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進行拆除,所以我們依法對其進行了處罰,并且每次都要求他拆除,絕不存在行政執(zhí)法完了橋沒拆的情況。”洮南市水利局局長劉洪波在媒體此前的報道中稱,“但是過一段時間,他在原位置上又搭橋了,我們巡查發(fā)現(xiàn)或接到群眾舉報,所以繼續(xù)對其進行行政處罰。
不過,舉報人也表明自己此前經過浮橋時,并沒有次次交費:“有時候看是本村的熟面孔,我也沒掏錢就過去了。”
舉報人表示:“老百姓現(xiàn)在吧,都是(有)車,繞上一圈80公里,也無所謂的事,也比這個強行收費強。”
當記者問及舉報的舉動是否涉及“個人恩怨”時,該舉報人予以否認,稱:“兩家關系挺好的。”記者走訪了附近村民,有位姓李的村民稱:“舉報人和黃德義以前因為一片開荒地的歸屬問題有矛盾。”也有村民含糊表示,應該是有人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