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俄烏沖突改變的不僅僅是歐洲的地緣政治,還導致國際外交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將反俄挺烏打造為所謂的政治正
俄烏沖突改變的不僅僅是歐洲的地緣政治,還導致國際外交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將反俄挺烏打造為所謂的“政治正確”的背景下,其他持中立態度國家的領導人,即便公開表示不站隊,其一言一行也得分外謹慎。
時事變化太快,想當年能被普京邀請訪俄,在國際上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但現在這不僅不是“榮耀”,反而是可能是一種“麻煩”,“避之唯恐不及”。據環球網5月27日的報道,巴西總統盧拉在網上爆料,稱自己“拒絕”了俄羅斯總統普京對他發出的“訪俄邀請”,盧拉對此表示感謝,但“目前不能去俄羅斯”,他將“繼續呼吁與尋求和平”。不得不說,貌似“忠厚長者”的盧拉總統,這件事情做得似乎“很不地道”啊。
沒錯,盧拉的確為普京的邀請“表示感謝”,但為什么要“公開拒絕”普京的邀請?人家好心好意請盧拉去莫斯科會晤,商討合作,盧拉不去可以理解,但考慮到現在特殊的國際環境,怎么說盧拉也不應該“自爆”拒絕了普京這件事情,這顯然會讓普京“尷尬”而“很沒面子”。更何況,盧拉還“話里有話”地表示,他將“繼續呼吁與尋求和平”,這不是委婉地批評俄羅斯對烏克蘭用兵嗎?這不是委婉地批評普京嗎?
為什么俄羅斯要在這個時候邀請盧拉訪俄呢?主要是普京看出來,澤連斯基與盧卡有隔膜。因為在G7的時候,盧拉被澤連斯基戲耍,大家約好的會晤,被司機被放飛機,盧拉當然不高興。但是不高興歸不高興,但盧卡知道輕重,如果因為被耍而被誤認為是現在俄羅斯一邊,可能后面有很多不必要麻煩,不要給普京一個錯覺。
大家知道,盧拉是巴西總統,是一個政治人物,盡管他在當選之后曾經動情流淚,表示一定要讓巴西人民“吃飽飯”,但需要指出的是,“政治人物”畢竟是政治人物,他可以偶爾“深情流露”,但他在做決定的時候,一定是一個純粹的“政治動物”。比如說普京也曾流淚,而且不止一次,但“該出手時還得出手”,哪怕要送成千上萬的青年上戰場,哪怕要讓無數的婦女變成寡婦,讓無數的孩子失去父親。
換言之,盧拉“自爆”拒絕普京的訪俄邀請,這就是一個“政治行為”,不是“鬧著玩”的,那么盧拉為什么要這么做?原因很簡單。為了振興巴西經濟,為了讓自己的人民“吃飽飯”,盧拉總統和中國走得很近,前段時間就訪問了中國,當時中巴兩國不僅高調宣布,將考慮用本國貨幣結算雙方的貿易,盧拉更是表示“誰也無法阻擋中巴合作”。巴西和中國走近無疑會讓美國非常不高興,如果盧拉還和普京親近,結果會怎么樣?
毫無疑問,如果在中巴走近的同時,盧拉還同時接受普京的邀請,加強巴俄關系,那只能說巴西這是“壽星公上吊——嫌命長”了,這會給美國、給西方一個什么樣的印象,那就是“巴西和中俄是一路的”。這么一來,盧拉為振興巴西而與中國合作的單純的經濟決定,就完全變味了,變成了中俄巴“三國軸心”了,今后甭說重振巴西了,巴西將深度卷入中俄與美國之間的“大國博弈”,這完全不符合巴西的利益。
所以,為了“自證清白”,表示自己與中國的合作完全出于“經濟考慮”,并不打算參加中俄所謂的“反美大業”,盧拉必須拒絕普京的訪俄邀請,不僅要拒絕,而且還要“公開拒絕”,哪怕可能會“羞辱”普京。所以盧拉是一個為巴西人民考慮的“清醒”的政治家,他“公開”拒絕普京,不僅與中俄集團保持了距離,而且還拉近了與美國、西方的關系,讓因中巴合作而趨于緊張的美巴關系得到“緩解”,這對巴西很重要。
事實上,在國際上懂得“平衡術”的不僅僅只有巴西,還有個國家值得說道說道。去年4月上旬印度防長辛格應邀訪美,美國對印度施加了很大的壓力,要求新德里和俄羅斯“一刀兩斷”,投入西方的懷抱,譴責普京的“入侵”行為。印度“壓力山大”,怎么辦?一方面,辛格闡明了印度的立場,表示印度發展與一國的關系,也不會犧牲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印度已經今非昔比了,必將成為全球三強之一,也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另一方面,在亮明底線之后,當著美國人的面,辛格對中國撂了狠話,他表示,“不會放過傷害過印度的國家”,并提到了印軍在中印邊境的“英勇表現”。很顯然,辛格這是告訴美國,要印度反俄,咱們做不到,但是要印度反華,那沒問題。所以,從此之后,美國再也沒有施壓印度“反俄”了,哪怕印度買再多的俄羅斯折扣石油,美國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原因就在于此,因為印度用“反華”與美國“做了交換”。
所以,在國際上混,必須懂得“平衡術”,巴西用“拒絕”普京來平衡中巴經濟合作,不讓美國“起疑心”;印度用“反華”來平衡俄印合作,不讓美國對其“秋后算賬”,雖然一個親華遠俄,一個親俄反華,但應用的原則道理卻是一模一樣的。
上一篇:帥哥只蹦迪不帶貨?椰樹直播引熱議
下一篇:中學校長在教育局被打?學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