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光明網評論員就董宇輝和孟羽童事件發表了觀點。最近,兩家企業內部風波引起了廣泛關注,分別是東方甄選和格力電器。董宇輝與東方甄選的文案...
光明網評論員就董宇輝和孟羽童事件發表了觀點。最近,兩家企業內部風波引起了廣泛關注,分別是東方甄選和格力電器。董宇輝與東方甄選的文案歸屬問題引發了與粉絲和公司的沖突,而格力的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公司大學生入職儀式上再次提及孟羽童,并對其進行批評。
評論員認為,這些內部問題應由企業自行解決,但同時強調了這一現象的普遍性,即企業與員工的對抗,其中一些員工甚至是剛入職不久就離職的,具有一定深刻意義。
企業和員工之間應該是互相成就的關系,但在一些情況下,明星員工卻開始獲得超越其職位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這些員工成為明星主播或知名網紅,擁有大量粉絲,但當企業試圖將其視為普通員工時,問題就出現了。
董宇輝和孟羽童通過現代傳播技術,重新塑造了自身身份,實現了對傳統企業員工的超越。他們在職場之外擁有廣闊的可能性,成為企業難以安置的“不穩定因素”,從而導致沖突似乎變得不可避免。
評論員表示,這并不是企業的錯,企業要追求集體目標,而與明星員工的關系卻是微妙的。文章還提到一本管理學著作指出,企業的致命障礙之一是“無視結果”,即員工的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無法協調一致。在面對明星員工時,企業往往有整頓的沖動。
從個人角度看,新媒體時代為個人提供了職場之外的價值,使個人有可能超越傳統社會角色。這也讓人聯想到一些因新媒體而嶄露頭角的個體,他們不再需要社會角色的加持,只需做自己。文章認為,這是技術進步和產業演進的副產品,企業對個人命運的掌控已經被解構。
最后,評論員表示對于廣大“吃瓜者”來說,這些事看似離自己很遙遠,實際上卻可能影響社會形態和行為模式的改變。未來,人們可能更希望做自己,而這或許并不是一件壞事。
下一篇:最后一頁